上一页|1|
/1页

主题:现阶段中国需要国有企业

发表于2013-08-23

国有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统计,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总收入为44.9万亿元,相当于2011年GDP总量的95.3%。其中,310家国有及其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占比为81.87%,净利润占比高达83.61%。另据国资委数据,2011年117家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24万亿元,相当于同年中国GDP总量的42.9%,净利润近1万亿元。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占比30%的国有控股企业的市值占比达到了70%。



发表于2013-08-23

首先,中国匮乏伟大商业机构,可围绕国企培育级企业。


1997年,笔者在《改革》杂志撰文提出了企业制度划分的一个标准和“国有企业是超现代企业制度”的观点。上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可划分为三种:英美型、日德型和东南亚式的家族企业型。英美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特征是权和经营权分离,相比下国企管理团队一股不持,国企采用的是一种“超现代企业制度”。在充分竞争市场机制下,若缺乏成熟独立的法律制度体系与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现代企业制度是很难生存的,而“超现代企业制度”的生存力更脆弱,这就是为什么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系以家族企业主导。


发表于2013-08-23

其次,“家天下”文化是民营企业成为级的内部阻碍因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天下”观念深入人心,其始于夏禹,定型于秦始皇,以后历代帝王都实行家天下,视家天下为当然。儒家文化亦有“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的说法,其透射出的等级制度和阶层分化思想也使“家天下”观念深入中国社会。当代社会学家认为,中国传统“以家治天下”的思想在向现代法治跨越或转换的过程中存在障碍,“家天下”观念或许不利于增强社会流动性,会导致阶层固化。


发表于2013-08-23

国有企业具备相对完善的领导干部选拔机制和领导力培育体系。第一,国有企业是大型国企的管理者,多数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通过逐级升迁与竞聘考核,其综合管理能力可谓优中选优。第二,管理者轮岗或企业间调转机制,促进了优秀管理人才和管理理念的流动,有助于提升国企整体管理水平并降低系统管理风险。例如,在中海油工作了30年的傅成玉调任中石化董事长,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管理层调动等。第三,全球管理资源整合。2003年起,国资委开始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央企高管。2008年,中国又推出“千人计划”,以相对优越条件吸引各类海外人才来华工作。长期看,类似的全球人才整合计划或将有助于缩小中国企业与一流企业的管理差距。

发表于2013-08-23

坐等被喷


发表于2013-08-26

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不也有很多很强大的国有企业吗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