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昆山与灾区心相连

发表于2008-06-02
发布时间: 2008-6-2 作者:记者 金 晶 傅玲玲 见习记者 刘献慧 来源:昆山日报网 点击:19次 共度儿童节
   昨天上午,珠江学校操场上彩旗飘飘,全校师生与刚刚从四川灾区转学过来的小朋友们一起欢庆儿童节的到来。他们用歌声唱出新的祝福,用舞蹈跳出新的希望。
目前,珠江学校已接收了10名来自灾区的孩子。为了让他们度过一个开心的儿童节,周市镇政府、市中医院等单位为他们送来了节日蛋糕、新鞋子、学习用品等。来自四川绵阳的小学生陈红告诉记者,来上学的时候她什么也没有,是学校的老师帮她准备好了一切。现在又有这么多好心人带来了节日礼物,她特别开心。
   学生们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表达了他们对灾区小朋友的祝福。一首大合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唱出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心声;舞蹈《爱在人间》表达了“有爱就有一切”的美好祝福。
“老外”也来献爱心
   四川发生大地震后,在昆的外国朋友也纷纷为灾区捐款,表达爱心。Moline女士是美国明尼苏达州人,去年跟随丈夫来到昆山。在得知四川地震后,她来到市红十字会以夫妇俩的名义捐款1万元。她说,自己能为灾区人民出一点力感到很欣慰。Vansi先生来自印度,是某制药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近日,他亲自到市红十字会把自己和员工捐出的2万元钱捐给灾区。Eric先生是在昆山工作的新加坡人,由于工作忙,他特意叫同事代他把1000元钱送到市红十字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山分院的留学生们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共捐款1万多元。
母女双双献爱心
   近日, 92岁的许佩珍老人在70多岁的女儿柳珏瑾的陪同下,来到市红十字会为灾区人民捐款。
原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佩珍通过看电视对灾区灾情有所了解。灾后第二天,许佩珍就让女儿带她去捐款。可年纪已大的柳珏瑾对网上捐款、通过银行账号汇款等捐款形式不太懂,因此,母亲想捐款的愿望一直被“搁浅”。5月28日,许佩珍从邻居那儿打听到去市红十字会可以捐款。第二天一大早,许佩珍就和女儿乘3路公交车去捐款。许佩珍捐了300元,相当于把她一个月的生活费奉献给了灾区人民。女儿柳珏瑾也捐了500元。
   义务宣传抗震救灾
最近,巴城镇的居民发现镇中心的宣传栏上突然多出了一大块贴满宣传抗震救灾内容的剪报,为大家及时了解灾区信息又提供了一个渠道。记者了解到,贴剪报的是巴城镇一位老人,他靠这个小小的宣传栏已经自费宣传抗震救灾有半个多月了。
   老人姓李,是一名70多岁的老党员。在四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把捐款打到中国红十字会的账号上,后来单位组织捐款,他又多次解囊。因为受客观因素制约,老人没法去四川当志愿者,他就想为在巴城打工的四川人做点什么。这时,他刚好看到家附近有一个比较大的宣传栏,就决定每天自己买报纸,把有关灾区的内容全部剪下来贴上去,让在昆的四川人及时了解家乡的情况。
救助站真情救助
   没钱回家,帮助买票;没地方住,提供住宿。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救助站真情救助灾区的在昆群众,已将2名重灾区的居民送回家乡。
四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不少在我市打工的四川人与家中失去了联系,其中不少人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赶回家中探望亲人。但有些四川人因为没有路费等原因无法回家乡,十分着急。一名来自四川茂县的小伙子是4月25日从家乡出来打工的,可没想到,工作还没落实,家乡就发生了这样的灾难,小伙子与父母以及其他家人全部失去了联系。此时他连回四川的火车票都买不起,无奈之下他来到市救助站求助。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帮他买好火车票以及途中的食物和水,把他送上了回家的火车。另一名来自雅安的女子在得知孩子在地震中受伤后也急切地想回家乡,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帮她解决了车票、住宿等多种困难后也及时将她送上回家的火车。
上一页|1|
/1页